欢迎光临

【北京研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发展中心】

非物质文化遗产经典国粹皮影
非物质文化遗产
书画篆刻
当前位置:首页>>专题报道

非遗“活态保护”视域下中国传统文化题材动画电影叙事策略

发布时间:2022-01-17 13:52:32 人气:1105 来源:专题报道

      作为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动画具有多样性、包容性的特点和强大的文化传播能力,成为数字时代非遗“活态保护”的有效途径。当前,我国动画电影创作虽以传统文化题材为主,但在非遗文化表述上依然停留在“动态”展示阶段,将非遗从其所属的“活态文化”的特性中孤立了出来,忽略了其时代变化特征,使动画电影在非遗文化“活态性”的呈现、传播、保护和传承方面的功能发挥不充分。

1.jpeg

      自 2004 年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我国不断加大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的保护力度。近年来,伴随着我国非遗保护举措的不断推进以及数字媒体的快速发展,非遗的数字化、影像化保护与研究愈发得到重视。

2.jpeg

      2021 年 8 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指出要加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普及力度,“推出以对外传播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主要内容的影视剧、纪录片、宣传片、舞台剧、短视频等优秀作品”,“合理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进行文艺创作和文创设计,提高品质和文化内涵”,“适应媒体深度融合趋势,丰富传播手段,拓展传播渠道,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广泛传播”。动画电影作为数字媒体时代文化传播的主要载体之一,因具有开放性、民间性、包容性的特点以及强大的文化传播能力,成为非遗数字化影像传播的重要载体之一。

3.jpeg

      在传统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与传播的时代背景下,我国诞生了一批以《大圣归来》(2105)《哪吒之魔童降世》(2019)为代表的优质动画电影,这些影像作品在某种程度上推动了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广泛传播。

4.jpeg

      但是,通过分析历年来我国传统文化题材动画电影(含动画短片)中的文化元素,不难发现:我国动画叙事中的传统文化符号,往往还停留在对以民间美术、神话传说为代表的非遗文化形式的借鉴上,对其背后承载的历史记忆与文化基因的挖掘还尚显不足;动画片对非遗的数字化表达,尚处于“动态”保存或展示阶段,未实现“活态”保护与开发的目的。这也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我国传统文化题材动画电影在叙事能力上的不足,以及对以非遗为代表的传统文化题材的错误定位,即强调资源性利用而非保护性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