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北京研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发展中心】

非物质文化遗产经典国粹皮影
非物质文化遗产
书画篆刻
当前位置:首页>>专题报道

辜广生——特聘艺术顾问作品展示

发布时间:2022-05-11 11:47:48 人气:5577 来源:专题报道

个人照片.jpg

      辜广生,汉族,广东,研究生。书法非遗创始人,人民艺术家,艺术大师,中央电视台艺术顾问,央媒文化艺术顾问,非遗发展中心艺术顾问,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书法家,西泠印社出版社广东分社执行社长,囯宾礼艺术家,中国书画院名誉院长,海南省玉蟾书画院常务副院长,世纪大采风书画院副院长,中国教育电视台水墨丹青书画院常务副院长兼任广州、潮汕分院院长,广东省作家协会事业发展委员会副主任,广东省建设学院客座教授,广东韩山师范学院书法客座教授,中国文联联墨艺术鉴定评审中心专一家,中央电视台建党百年首批表彰传承人,并在全国优秀名家颁奖盛典授予“艺术大师”荣誉称号。

      撰写六祖惠能《华光寺碑记》,书法独创一格,被中国文旅部命名为“非遗创始人”。书法作品《沁园春·雪》被人民大会堂收藏;刘禹锡诗《陋室铭》书法作品被国家愽物馆收藏。书法艺术作品列入2020中央电视台艺术榜样年鉴。中央电视台以《大国名师》专题形式访谈播出;2021年、2022年全国两会中央电视台重点推荐辜广生名家专刊;受邀与中美协主席范迪安出版2021年CCTV精品台历,受邀与中书协主席孙晓云出版2022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北京冬奥会纪念台历;2021年入编“百年巨匠”和“中国当代书坛圣手”。

 

《爨寳子碑》的歷史背景及書法藝術特點

辜广生

《爨寳子碑》又稱『晋故振威將軍建寧太守爨府君之墓』,刻署年為『大亨四年歳在乙巳四月上恂立』即義熙元年(405)。《爨寳子碑》正書,碑文計十三行,每行三十字。下另题立碑人名十三行,每行四字。《爨寳子碑》舆劉宋《爨龍顔碑》并稱『二爨』,因該碑高、寛都小于《爨龍顔碑》,又有『小爨』之稱。

一、歷史背景

兩晋有禁碑之令,故當時刻石流傳絶少。《爨寳子碑》自清代乾隆四十三年(1778)出土于雲南南寧(今曲靖縣)以後,即為世所重,它是研究由隸書向楷書過渡的典型寳物。

《爨寶子碑》碑末的『東晋大亨四年歲在乙巳四月上旬立』的『大亨四年』是誤用,因東晋『大亨』年號是桓玄篡晋時使用的,一年後桓玄失敗,『大亨』年號使用僅一年,次年即不實行,仍用原來『元興』年號,後來元興的第三年被改元為『義熙』,爨氏在邊遠的雲南曲靖仍書刻『大亨』此中央王朝不用的舊年號。中原改元,爨氏竟不知,此乃是爨氏稱霸古代南中地區,獨踞一方,偏安南疆,閉關自守的結果和物證,那時距今已有一千五百多年的歷史了。

在一千五百多年前的漢末在遠離封建中央王朝統治的西南邊陲,曾經出現過一個長達四百多年的南中爨氏地方王朝,它的勢力範圍包括了今雲南全境、四川南部、貴州東部及越南北方部分地區。爨氏地方王朝統治中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就在雲南省曲靖陸良縣。爨氏王朝也修德修文,創造了燦爛的地方文化。歷史書籍對這段歷史少有記載,給南中爨氏蒙上了神秘的面紗。

如今,保存完好的《爨龍顔碑》《爨寶子碑》文記録了爨氏的輝煌及漢文化在南中的傳播,文體具有魏晋風範,駢儷酣畅;碑文書法獨具一格,被世界各地書法家及書法爱好者所贊賞,康有為稱其為『楷隸極則』『古今正書第一』,評為『神品第一』。

爨碑所載述的爨氏,是漢末到中唐數百年間雲南的統治者,治所曲靖,世領太守,傭兵自重,因遠離中央王朝,實際是割據一方的雲南王。到劉宋初朝,内部鬥争,分裂為東西二爨,東爨以烏蠻即爨族先民為主,西爨以自蠻即自族及傣、壯、納西等民族先民為主。隨着時光的推移,爨由『南中大姓』漸漸變為各部族的名號,二爨碑是爨氏統治鼎盛時期兩位統治者建立的墓碑。這也是爨氏治滇時期唯一的歷史遺存。

從書法藝術的角度看,小爨碑在用筆結體章法上堪稱神來之筆。結體隸楷相雜,體現了剛健雄强的審美特徵。書體多變,忽隸忽楷。楷隸交融,古樸渾厚,剛勁奇巧,方筆遒勁,内剛外柔,刀鑿斧劈,拙中帶巧,參差有致,同字异寫,無一雷同,章法布局,大小錯落,彼此顧盼,首尾呼應,自然和諧,美不勝收。《爨寶子碑》是兼有字體美、筆畫美、章法美、携刻美的碑刻藝術珍品。其點畫、字形、行氣、篇韵都渾然天成,瀟灑且輕快。

二、《爨寶子碑》的書法特點

一是用筆。主要是方筆基本是以側鋒寫成,皆多隸意。

點:點交成三角形,根據筆勢呼應的要求,呈現不同的收筆方向。

横:起筆側鋒直截,收筆結帶波挑,具有濃厚的隸意。

竪:起筆横截成方,收筆則向左推或成方形,或作鈎狀。

撇:撇面的收筆向上推出,方整厚重。

捺:捺畫的收筆多向上直挑極見飄逸之勢。

鈎:收筆或方整或柔婉,竪鈎柔順,但收筆都用直推之法。

挑:側鋒直落筆,然後向右上推成銳勢收筆。

折:内外皆成方形,棱角分明。

二是結構。書寫因處在隸楷過渡時期,故而碑中的字不僅在筆法上而且在结構上多運用隸書的方法。此外,此碑結構還較多借鑒了篆法。結構還借鑒了草書的方法,有的字筆順筆勢完全是草書;在結構的位置安排上,還采取了變换位置的方法;為了使字的結構疏曠而不鬆散,采用了筆畫彼此穿插的方法。

三是取勢。取勢也多突破常規,有的字多采取左傾右救之勢,有的則取右傾左救之勢;有的左傾而右伸鈎以救之,有的則取左撇與右鈎的平衡對稱之勢。此碑名字取勢多是順書寫的順序而作,從左向右書寫者則多取横勢。

四是布白。此碑在布白上已經十分講究疏密的變换,且多能變化多樣,出人意料。根據字結構,有的采用了上疏下密的布白方法,有的則采用上密下疏的布白方法。在同一字的布白,也講究變化多樣,有的布白采取了上密下疏,有的外密内疏,有的則取左密右疏,還有的根據筆畫和結構的特點來作安排布白。

綜上,《爨寶子碑》在當年代不是名家所書,也不講究什麽筆法,具有的是刀味、石味、民間味、野蠻味,和南朝正統的名人書家嚴守法度、筆法、結構、書卷氣形成强烈的對比,學《爨寶子碑》就是要從『不法』『不名』『不筆』『不漢』中去體味一種别的什麽東西,這種『别的什麽東西』才是《爨寶子碑》的精髓。

《爨寶子碑》的書法藝術本真,形似童子率真的字,所蘊涵的藝術本真和人性原樸、靈性、自然,也正為後人書法大家作為返璞歸真去學習、研究、追求之原因。此碑的結體古拙,筆畫剛勁,横刻收筆處多見波勢,有隸書餘勢,樸厚古貌,奇姿百出,具有較高的書法藝術價值。

爨寶子真是一代青年才俊,年紀輕輕便官建寧太守,死時不過二十三歲,可謂英年早逝。

 

发表于中国书法报


辜广生老师作品鉴赏

辜广生老师作品鉴赏

辜广生老师作品鉴赏

辜广生老师作品鉴赏

辜广生老师作品鉴赏

辜广生老师作品鉴赏

辜广生老师作品鉴赏

辜广生老师作品鉴赏

辜广生老师作品鉴赏

辜广生老师作品鉴赏

辜广生老师作品鉴赏

辜广生老师作品鉴赏

辜广生老师作品鉴赏

辜广生老师作品鉴赏

辜广生.jpg

辜广生老师作品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