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北京研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发展中心】

非物质文化遗产经典国粹皮影
非物质文化遗产
书画篆刻
当前位置:首页>>新闻资讯

阳澄湖养蟹第一人周雪龙受邀出席非物质文化遗产创新人才发展论坛

发布时间:2023-09-25 14:57:36 人气:4703 来源:新闻资讯

非物质文化遗产创新人才发展论坛于2023917日,在十三朝古都 西安隆重举行。大会邀请了各相关领导及专家学者、企业家代表出席论坛盛典,分别围绕非遗创新人才论坛和主题论坛、交流对话、专场推介、项目路演、品牌展示、晚宴联谊等众多活动展开探讨对接,来自全国各地200余位从事非遗文化发展产业的传承人汇聚西安,与在历史文化保护与传承领域具有影响力的代表人物共话发展前景,围绕促进非遗活态产业高质量发展,助力市场主体品牌建设,增强行业发展活力,展开交流活动。

1.jpg

  本次活动由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发展组委会主办,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鸿运堂陈皮有限公司赞助。论坛以“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传承实践”为主题。以创新人才的先锋领军力量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厚植非遗人才沃土,推动人才发展成为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强劲动能。

2.jpg

中共中央宣传部原办公厅主任薛启亮发言

中共中央宣传部原办公厅主任薛启亮主任、国务院行政司原常务副司长王胜利司长、原广西壮族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院长罗殿龙院长、海南省政府原工会主席周鉴明主席等出席论坛并分别致词。

3.jpg

国务院行政司原常务副司长王胜利司长发言

4.jpg

周雪龙老师受邀出席本届非物质文化遗产创新人才发展论坛,并发表了主旨演讲。

5.jpg

周雪龙,苏州市阳澄湖大闸蟹行业协会副会长、阳澄湖养蟹第一人。1989年开始试验人工围网养殖大闸蟹,2000年成立苏州阳澄湖水中王水产养殖有限公司,打造了周雪龙”“帝一篓”“第一篓”“好印”“开心阳澄”“水中王”等,如今已成为传承基地。

周雪龙1973年开始上学,上了四年学后,成为父亲捕捞作业的好帮手。由于他有识得水中鱼虾在何处聚集的慧眼,渔具制作及创新的巧手。1978年和父亲一起发明创造了一种大型捕捞工具,取名为迷魂阵鱼簖,捕鱼率极高。后来受到很多渔民的复制及追捧,于是14岁的周雪龙成为阳澄湖大型鱼簖的“专家”。八十年代开始,由于迷魂阵鱼簖捕捞工具的先进,大闸蟹洄游受阻,以及种种人为、生态原因,使驰名天下的阳澄湖大闸蟹在阳澄湖也难觅影踪。1989年末,这个脑子经常有想法的年轻渔民周雪龙,冒天下之大不韪先开始人工养殖阳澄湖大闸蟹。

2013年周雪龙组建了苏州阳澄湖帝一篓大闸蟹养殖有限公司,帝一篓公司是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原产地理标志产品指定经营企业,苏州市阳澄湖大闸蟹行业协会副会长单位,年年受到行业协会表彰,其成功案例多次被推荐并引用。公司实行公司+自有基地+养殖户的模式,与近百家养殖户签约,拥有相当规模的阳澄湖核心养殖水面。在阳澄湖产品领域独树一帜,是阳澄湖最早掌握核心技术、行业最好口碑的企业,赢得了各界消费者的广泛欢迎和信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