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北京研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发展中心】

非物质文化遗产经典国粹皮影
非物质文化遗产
书画篆刻
当前位置:首页>>新闻资讯

非物质文化遗产高层次艺术人才——丁耀庭

发布时间:2023-07-12 14:01:53 人气:3115 来源:新闻资讯

1.jpg

丁耀庭,男,生于1964年11月,土家族,四川省宣汉县天台乡赤溪社区人,大专文化,党员,土家余门拳代表性传承人,丁氏第七代掌门人,中国武术家协会会员,主席,天台余门拳培训基地教练,药剂师,社区计生专干,县政协委员。

丁耀庭从小多病体弱,患“X腿”。经余门拳名家丁举高用五禽戏基本功进行的耐心培养,矫形,逐渐恢复正常,同时为以后的武术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1984年,同师傅一道参加省体委传统武术挖掘、整理工作。从那时起开始认识了传统武术的文化内涵和重要性更加刻苦练功。先后参加国内及港澳各类武术赛事活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活动,本人及弟子获得金银铜奖若干。事迹被中央电视台多个频道、“国家人文地理”、“三联生活周刊”等多家媒体报道。

丁耀庭所传承的土家余门拳产生于宣汉县境内的前河流域,流传于川东各县及重庆、湖北、陕西等地的一种传统武术,属峨眉拳系的一个土著拳种。土家余门拳的产生本身就是医武同源,从徒手套路到器械套路都首先是健身强体,其次是技击防身。由于产生在百里峡的大山中,具有“短手寸劲,借力打力”、“架势低矮”“拳不离心、肘不离肋”、“拳打卧牛之地”等特点。

土家余门拳直接源于名医华佗的“五禽戏”,医武同宗是其杰出价值; 在当地秘传千年、《宣汉县志》等记载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成为华佗武术(五禽戏)和医学的特殊传播途径载入《四川武术大全》是其科学价值;1992年因余门拳的广泛影响,宣汉县被国家体委命为“全国武术之乡”、参加各种大赛和表演,其文化价值不可低估;

作为土家文化的一部分,而且成为当地人民生活的一部分是其社会价值。

由于川东土家族长年生活在大巴山区,较为封闭的状态,土家余门拳各门派相互封闭,传内不传外的世代单传,都不利于土家余门拳的传承。近年来,由于打工潮的兴起,绝大多数青壮年,离开故土,外出务工,离开了土家余门拳的土壤。同时,由于经济浪潮的冲击和文化的多元化,无力建场地,器械投资受到制约,随着老拳师的去世,不少的套路,绝招都已失传,亟待保护。其掌门人也是代表性传承人丁耀庭作出了杰出贡献。

土家余门拳现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jpg

丁耀庭老师所获奖项

3.jpg

丁耀庭老师参加比赛

4.jpg

丁耀庭老师武术照片

5.jpg

丁耀庭老师武术照片

6.jpg

丁耀庭老师合照

7.jpg

丁耀庭老师合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