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第一批非遗双创人才——曾惠云
发布时间:2025-07-28 09:23:24 人气:3393 来源:新闻资讯
在中华文明的星河中,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流淌千年的血脉根魂。它不仅是先民智慧的结晶,更是面向未来的文化基因库。当历史叩响新时代的大门,我们既需以虔敬之心守护技艺原真性,更要以创新之志激活其当代生命力——“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由此成为非遗传承的时代命题。
而今,一群躬身实践的传承者正将命题化为行动:他们以双手为舟楫,载着古老技艺穿越时代洪流;以创新为星火,点燃非遗基因的当代觉醒。在他们身上,我们看见传统与未来的握手,更见证着文明根脉如何在当下绽放新枝。
根基层三十载,守正创新传岐黄——记客家中医曾惠云的杏林人生
在东莞常平镇云道中医(综合)诊所诊所里,氤氲着艾草与草药的独特馨香。曾惠云医生指间银针轻捻,目光专注,正为患者解除着苦痛。这位来自梅州五华的客家女儿,已是家族青草药医术的第四代传人。三十载春秋,她从父辈手中接过济世仁心,在岭南基层默默扎根,将家传秘技与系统医学相融合,在穴位敷贴、针灸通络与草药调理的独特交响中,为无数常见乃至疑难之疾谱写着舒缓的乐章。
家学为根,中西合璧开新境
曾惠云自幼浸润于客家青草药的馥郁芬芳中,父辈采药行医的身影是她最初的医学启蒙。然而她并未止步于家学。在东莞基层诊所的方寸天地间,她以惊人的求知热忱,系统研习《针灸学》《中医基础理论》《病理学》《解剖学》乃至西医妇产科学。对她而言,西医的神经解剖图谱与中医的经络循行轨迹竟在临床实践中遥相呼应,西药的成分精析与中药的四气五味归经理论各显神通。这种深刻的领悟并非纸上谈兵,而是日夜临床实践中淬炼出的真知——中西医在思维与技艺层面的精妙互补,赋予她更广阔的治疗视野与更精准的施治手段。
仁术匠心,疑难重症见真章
曾医生的诊所里,常见病如感冒咳喘、筋骨痹痛自不必言,许多令患者辗转求医的沉疴亦在此峰回路转。她尤擅以“针、药、敷”三法并举,巧妙激发人体自愈潜能。
一位乳腺病症情危急的患者令人记忆犹新:乳房坚硬如石,肌肤晦暗凹陷。曾医生并未退缩,其治疗策略尽显中医整体智慧:银针刺穴疏导气血,内服汤药软坚散结,外敷特制药膏拔毒透邪。治疗进入关键阶段,病灶处竟红肿化脓,患者惊惧,曾医生却洞悉这是正气奋起驱邪的“托毒”佳兆!她果断切开引流,辅以精心调配的中药内服外敷。脓毒尽去,气血渐复,硬结消散,终获痊愈。此例深刻印证了中医“给邪以出路”的治疗哲学——非对抗压制,而是顺势利导,激发人体磅礴的自愈潜能。
扎根基层,守正创新承薪火
“中医的神奇,在于视人体为精密和谐的整体,以最温和之道唤醒其内在愈病之力,”曾惠云常常这样阐述她的行医理念。在中医药振兴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的今天,她依然如青蒿般深深扎根于莞邑基层土壤。一方诊室,既是她运用家传验方结合现代医学知识解除病痛的战场,也是向普罗大众播撒中医健康理念的学堂。
从五华山间的青草药世家,到守护一方安康的新时代中医人,曾惠云以三十载不变的赤诚与精进,在毫针与草药的方寸之间践行着医者大道。她的故事,是古老智慧在当代基层焕发生机的生动注脚,更是无数像她一样的中医人,以仁心仁术默默守护国人生机、推动岐黄之术薪火相传的时代缩影。这份扎根于土地的坚守与创新,恰是中医药走向更广阔未来的深沉底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