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北京研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发展中心】

非物质文化遗产经典国粹皮影
非物质文化遗产
书画篆刻
当前位置:首页>>新闻资讯

‘火’了文旅 “活”了非遗

发布时间:2024-06-06 10:11:33 人气:3681 来源:新闻资讯

近年来,“非遗+旅游”成为文旅融合发展的重要方式之一。全国各地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依托,让小镇、乡村等旅游目的地重获“新生”,在赋予旅游业丰富文化内涵的同时,也让人们充分感受到非遗文化的魅力。

中川·青云驿——兰州新区史喇口乡村旅游区在当下非遗与旅游深度融合的背景下,用好用活非遗项目,大力拓展“非遗+文创”“非遗+研学”多种模式,推动非遗创造性转化,点燃了文旅经济的缤纷活力。据统计,史喇口乡村旅游区自5月1日开园以来,共接待游客超8.83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441.5万元。

非遗文创产品可以提升旅游体验,从而推动传统文化的传播。

在中川·青云驿——新区史喇口乡村旅游区,漆扇、陶瓷、剪纸、刺绣等非遗文创产品通过融合现代设计概念和传统工艺技术,以日用品等形式走进消费者的生活中,不仅满足了游客对文化和个性化的需求,也为非遗工艺的传承提供了更广阔的市场。

image.png

“从漆树上割下来大漆材料,再滴进水里,会形成漆膜。把扇子垂直放进去,就会收获独一无二的扇面……”漆艺传承人杨老师为踊跃体验的游客介绍网红非遗“漆扇”的制作过程。“以培训为载体,带徒学非遗技艺,打造这样一方院落,就是为了让非遗文化一直传承下去。”杨老师说。

漆扇作为非遗文创产品,以独一无二又具有纪念意义的“新中式出片神器”火爆“出圈”,成为新晋“顶流”。漆扇的走红,也让更多人了解到大漆工艺这项非遗技艺。

image.png

走进史喇口乡村旅游区的松染制器工作室,陈列架上摆放着造型各异、古色古香的茶器、花器、香器……它们或珠圆玉润,小嘴大肚;或身量纤纤、颈项秀美,在阳光下更显瓷器之美。据青瓷传承人张老师介绍,她目前除了接待游客,介绍瓷艺的基本原理,就是专心制作瓷器。“近期将有一批新烧制的瓷器出炉,我很期待他们惊艳出世的时刻。”张老师说。

从古老到新潮,从传统到“顶流”。近年来,像漆扇、瓷器、葫芦这样的非遗文创产品如雨后春笋不断涌现,不仅使游客“越游越新”,也让古老时光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以文创产品的形式焕发出全新的光彩,被越来越多人所认知与喜爱。

“非遗+研学” 开辟文旅融合新路径

“首先,拿笔在葫芦表面画上想要的图案,然后用刻刀一点点精细地雕刻。”近日,在中川·青云驿——史喇口乡村旅游区,一场刻葫芦技艺非遗研学活动正在进行,兰州阮氏雕刻葫芦艺术第四代传承人阮老师一边拿着刻刀在葫芦上游走,一边给学生们讲解刻葫芦的要点。

image.png

这样的研学活动对于史喇口乡村旅游区来说已是常态。将非遗文化与研学结合,是一种富有创意和深远意义的教育实践。为了加大对非遗文化的传承和保护力度,史喇口乡村旅游区搭建了集非遗基地、保护传承、研学培训于一体的实践教育平台——非物质文化遗产展馆,展馆内设有剪纸、刻葫芦、香包等非遗展厅。

以“非遗+研学”的形式,通过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给学生们讲解非遗的历史、文化内涵、传承价值,增进学生们对非遗文化的了解;同时,学生们还在非遗传承人的带领下亲手体验非遗产品的制作,在实践中了解和学习非遗技艺、感悟赤诚匠心。

截至目前,景区已接待近600人次参加研学活动,带领学生们走进“非遗”的世界,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领悟非遗文化的魅力。

如今,“非遗+旅游”正助力文旅“火”起来,进而带动非遗“活”起来。在文旅融合的大背景下,非遗文化和旅游项目的融合是新时代背景下的一种创新发展,让传统文化更具有活力。

中川·青云驿——史喇口乡村旅游区将“文化+美景+娱乐”有机融合,展现了文旅消费的新业态、新形式,促进了当地旅游经济发展,并有效推动了非遗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展现了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的巨大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