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缂丝
发布时间:2021-11-28 22:56:08 人气:445 来源:非遗名录
缂丝( kesi ),又名“刻丝”、“尅丝”,意思是“用刀刻过的丝绸”。 缂丝是一种装饰性、欣赏性极高的艺术品,它采用其特有的各种不同的戗色方法缂织花纹,使花纹高雅,富有笔意,并具有很强的质感。缂丝的历史记载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从唐人的日用包到明代的皇帝龙袍,到了清朝时期更为皇家所垄断使用,可以说是源远流长,历史悠久。 缂丝其实并非真的用刀来雕刻,这是一种以生蚕丝为经线,彩色熟丝为纬线,采用通经回纬的方法织成的平纹织物:纬丝按照预先描绘的图案,不贯通全幅,用多把小梭子按图案色彩分别挖织,使织物上花纹与素地、色与色之间呈现一些断痕,类似刀刻的形象,这就是所谓“通经断纬”的织法。古人形容缂丝“承空观之如雕缕之像”。 它体现了中国手工艺者的聪明和才智和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自古以来缂丝制品一直被视作高级艺术品的鉴赏、收藏。
缂织的方法主要有3种:其一为搭缂,多用于花纹边缘的垂直处,使不相连属的断痕互相连属,从而缩小断痕的距离,是弥补断痕裂缝的一种方法。其二为构缂,多用于花纹边缘,用另一种色线构缂出花纹的构边线,从而使花纹更加清晰。其三为戗色法,多用于织花纹的细部,用两种以上的彩线互相穿插配织,使花纹色彩由浅到深或由深到浅自然变化,而达到晕色效果。为了艺术效果更加逼真,富有立体感,在织造的过程中往往使用了各种不同的戗色方法,如木梳戗、包心戗、凤尾戗、渗和戗等,使得花纹色彩变化自如,运梭如运笔,色彩斑斓如“填彩”。 我国的缂丝还有着鲜明的时代特征。北宋时,缂丝工艺比较简单,有平缂、构缂、搭缂、掼缂等;缂丝无论粗细,皆缂织而成,无一有着笔之处。南宋时,在继承北宋缂织技术的基础上,又有新的发展,创造了“缂鳞”法、子母经和调合色阶的合花线,以及用彩笔染色的补色法。 到了明清两代,不仅各种缂织方法皆具备,还发明了以绣代缂的补绣法,所用彩色纬丝多达6000种颜色,采用缂丝法摹临的名人书画,工艺精湛、形象逼真。缂丝制品至今仍然被收藏,至此,我国的缂丝技术已发展到不仅能与书画相比美,而且在细腻的质感上,有过之而无不及的境界。因缂丝的织造技术极高,极费工费力,故工艺精湛的缂丝极为珍贵,它的强度要比任何刺绣强。享有“一寸缂丝一寸金”的声誉。 众所周知,中国的刺绣工艺历来是高贵的象征,而缂丝的精湛技艺使其毋庸质疑的成为了丝绸艺术品中的佼佼者。在清代更为皇家所垄断。 缂丝艺术在同类传世织锦艺术作品中极为罕见,在当今年代能熟练使用缂丝工艺的人数也寥寥无几,频临灭绝。所以, 缂丝艺术在纺织史、绘画及书法和传统工艺等多种史料中具有很强的参考鉴定价值,并被一些收藏人士深爱并珍藏。